【迎校庆 创一流】王基铭、阳安江等北京校友一行与我校师生话情怀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7-11-06 作者: 访问次数: 105

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华理建校65周年之际,1023日,校董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王基铭,校董会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等北京校友一行返回母校参观访问了徐汇和奉贤校区。校党委书记杜慧芳,校长、党委副书记曲景平,副校长吴柏钧、辛忠、胡宝国、轩福贞等会见了来宾,并分别参加了王基铭院士传记赠书仪式和“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名师论道报告会。

《王基铭传》(属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编撰出版,讲述了王基铭院士为国家石化工业和科技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以及他那一代中国石化人披肝沥胆的创业往事。当天的赠书仪式在奉贤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举行。仪式上,杜慧芳致辞并代表学校接受了王基铭的赠书,轩福贞主持了仪式。

  

杜慧芳在致辞中对王基铭、阳安江等一批杰出校友回到母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谈到,作为华理的杰出校友,王基铭院士始终心系学校的发展,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他的求学、工作、成长经历也正是对学校“勤奋求实,励志明德”校训的生动诠释。

杜慧芳指出,《王基铭传》不仅是其个人的传记,也是为白手起家的新中国石化人树碑立传。她希望学生们认真阅读《王基铭传》,继承和发扬华理65年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一流的学校是由一流的老师、一流的校友积淀起来的。建校65周年以来,华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的华理可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王基铭感慨,正是母校的培养和教导引领了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奠定了人生发展坚实的基础。

王基铭表示,传记是对他个人历程的总结,也是一次深刻的再教育。他殷切地希望学生们遵循校训精神,听党的话、跟党走,好好学习,多学知识;走向社会之后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努力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化工学院化工151班郭佳雯作为学生代表讲述了她眼中的院士——王基铭学长,并表示要传承发扬以王基铭学长为代表的石化人爱国敬业、艰苦创新、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精神和治学为人的高尚品德,勇担时代使命和责任。

在下午于敬贤堂举行的“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名师论道报告会上,王基铭、阳安江与宝钢股份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张克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黄志明等,与华理师生一道观看了学校65周年校庆宣传片《薪传》,回顾学校砥砺创业创新发展历程,畅谈母校情结,共话青年成长与发展,诠释化工人的绿色环保的责任担当。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倪炜主持了报告会。

  

青年学生应该学习和培养哪些能力?创新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国际化人才如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参与报告会的学生早早准备好问题,盼望着已成为行业翘楚的学长们指点迷津。

王基铭对于青年学生应有的“三识”——知识、见识、胆识能力培养的建议可谓是精辟而深刻。他谈到,青年学生在学校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长见识,同时要艺高胆大,才能有所作为。阳安江以其丰富人生经历谆谆教诲华理学子要在大学这一思想品格养成、人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重要人生阶段,发奋读书、打好基础,做到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张克华建议华理学子要珍惜大学时光,认真学习MBA管理知识,投入实践后仍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他指出,“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多有不易,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长期在外企工作的黄志明则谈到,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只有具备了扎实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调控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等,才能抓住机遇,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化工可以做到本真的环保、本质的安全”“可以向零排放无穷接近”“绿色化工在源头、在技术上还大有作为”,王基铭、张克华、黄志明等老一辈化工人的分享把绿色理念种进了学生心里,坚定了学生学好专业的信心。值此母校65周年华诞之际,校友们也纷纷送上祝福,现场师生掌声不断,为学长们点赞。

  

  

  

访问期间,王基铭、阳安江等北京校友一行实地走访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商学院新大楼等,观看了奉贤校区启用十周年专题片《十年》,细致地了解了华理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与校领导在北京校友会赠送的“励志求真”景观石前合影留念。

陪同参观访问的还有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朱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主任谢在库,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景宇,美国卡麦隆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正其等。我校党办、校办、校友与发展联络处、学工部、校团委、图书馆、化工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一同参加了接待。